现实是一种病?搏击会说了些什么?
()
同样是高登三宝之一的搏击会,充斥黑暗、血腥和色情场面,这样一部三级片上映时表现未如理想,但却在其后发行DVD时大卖,这部令人又爱又恨的电影,又可以有怎样关于「病」的解读呢?
撰文:陈新
平凡就是一种病
故事的开始是主角(叙事者)因为日复一日无聊的生活,无法舒解压力而导致失眠。于是他找上了自助团体,在那边他遇见比他过得更悲惨的人们(癌症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等。)借此催眠自己仍然是过得幸福快乐的。
不少分析认为这部电影反思了物质主义,而电影主角之一的 Tyler Durden 也有很多关于人生、社会的主张,也不断强调每个人都是平等、没有区别的。这部电影其中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主角是没有名字的(一直没有交代),正正也是反映这种思想。
但作为一部突破第四面墙的电影,叙事者可以直接与观众对话,他的感觉也会因此直接投射给观众。其实主角的生活确实相当美好的:有好的工作、也经常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家俱,但电影开端时叙事者却不断强调自己失眠,又以不同的疾病患者去衬托主角释放生活的压力,主要其实就是想要带出这种平凡的生活让人生病。病,从一开始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电影本身就是病
随着剧情的发展,叙事者与 Tyler Durden 创办了搏击会,及后搏击会更风行全国,也建立了数量巨大的粉丝团,演变成破坏城市的兵团。叙事者想要阻止一切破坏,最后却发现自己原来有人格分裂症,Tyler Durden 就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人格。
细心的观众会留意到,这些搏击会成员,甚至是环绕着叙事者的人当中,除了女主角之外没有一个是女性。根据叙事者的说法,他的爸爸小时候就已经离开了他,一直照顾他的是妈妈,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反映出叙事者对父爱的渴求。多重人格的成因多有争议。有理论认为多重人格与童年创伤相关。当受到难以应付的冲击时,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达到「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这对长期受到严重伤害的人来说,或许是必要的。
换句话说,叙事者很可能小时候受过严重伤害,却又缺乏父爱,所以创造了一个强势的男性人格。这也呼应电影开始的时候,叙事者在就当跟随分享会的心灵活动,探索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守护动物就是他很烦厌的 Marla Singer。
现实是否也是这样一种病?
电影开端「TYLER」 的所谓警告全文如下:
「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文,那么这次警告正是为你而做的。你所读到的本文中的每个词都是你生命中又一秒钟的浪费。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你的生命真的如此空虚以至于你怎么都想不出另一个打发时间的方法吗?还是你如此容易受权威的影响以至于你给予它所要求的全部尊敬和信任?你读了所有你被假定应该读的了吗?你思考了所有你被假定应该思考的了吗?买了所有你被告知你应当想要的了吗?离开你的房间,去见一个异性。停止过度的购物和手淫。辞了你的工作。开始一场搏击。证明你是活着的。如果你不去张扬你的人性,你将只会是一个统计量。你已经被警告了…泰勒」
正如上文提到,这是 Tyler Durden 对观众的直接对话;另一个明显例子就是在完场前的一幕,叙事者与女主角一齐站在大楼玻璃前,看着其他大楼爆炸,闪过了一下男性生殖器的画面。这正正呼应了电影前面部分介绍 Tyler Durden 是电影剪接师,喜欢把色情的东西剪去大众电影中。但其实在电影中 Tyler Durden 从未对观众直接对话,只有叙事者突破第四道墙。尝试推论下去, 这些线索都暗示着Tyler Durden 本身已经突破了电影本身,在电影情节的场景之外已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Tyler Durden 作为一个人格分裂症的虚拟人格,直接与观众对话了,当中的意义就等于说,观众其实和叙事者同样可以接受到虚拟人格的讯息,正正暗合前面所说电影本身就是人格分裂症病人的视角,让观众可可以代入角色的感受。又或者,这也许是鬼才导演 David Fincher 控诉,每个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就是这样的一个病人:这个现实社会就是令人有人格分裂的一个社会,是一个充斥着物质主义的、生病的社会。
Facebook专页 : ( )
网站: (http://reasonformovie.com/)